2025年3月27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洋溢着热烈的氛围,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的重点课题《中小学美育实施路径的研究》调研会议在此隆重召开。课题组专家“走进朝阳”的调研活动由“中心”负责牵头组织,核心主题为“探索中小学美育实践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同时启动了研究课观摩与美育发展研讨活动,旨在为中小学美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教育与研究并进:共探美育发展新路径
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艺术教育主管孟雷主任主持。首师实验校长曲建华致辞,向调研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真挚的话语传递出学校对美育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出席活动的领导包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高洪、秘书长杨秀文、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秋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李彬彬博士,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白建立、副主任韩文利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及副校长李毅参与研讨活动。此外,朝阳区校内外众多艺术教育工作主管领导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携手为中小学美育的未来谋篇布局,碰撞出推动美育工作的智慧火花,向着美育高质量的目标坚定前行。
研究课展示: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在研究课展示单元,朝阳区校内外的一线教师带来了多节不同学科的优质美育展示课和教学案例,充分展现了美育在不同学科中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美术课上,从“探秘青铜文明——项目式学习系列课程文创设计”到“匠心艺彩——劳艺共创 搭建绿色梦想小屋”,老师们带领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艺术创造力。语文课则别出心裁,“戏剧中的语文世界——大禹治水故事的浸润式体验”和“诗韵交响——诗歌意境的多维表达”等课程,将文学与艺术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舞蹈课上,“探寻‘风’趣——跨学科创意舞蹈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身体表现力,释放活力,感受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课“律动美育——歌声中‘创造美’”则用美妙的音符滋养学生的心灵。每一堂课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老师们在美育教学中的创新与探索。
案例分享:跨学科美育的创新实践
在案例分享单元,《中国花鸟画的跨学科对话》《感知<记承天寺夜游>之美》《民歌中的山河密码 —— 中国地域差异之美》等案例的精彩分享,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美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成果。这些案例打破学科界限,将艺术与文学、地理等学科巧妙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美、理解美。
领导与专家引领方向:深度剖析美育发展内涵
在交流与研讨环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李毅介绍了本校美育工作。学校组织架构明晰、分工精细,精心打造“最美教育框架图”,近年来科研成果斐然,屡获佳绩,同时广泛组织艺术活动,深度挖掘资源赋能师生成长,社团活动聚焦传统文化创新,宣传多元且广泛,收获社会高度认可。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白建立以《校外引领 校内外融合 多方联动朝阳美育实践路径》为题,阐述中心探索校内外一体化人才发掘与培育模式,从理念、政策、课程等多维度分享朝阳特色美育工作新机制,着重介绍“十、百、千、万”校内外融合美育共育工程,致力于构建朝阳特色美育教育新生态,并对未来美育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课题负责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高洪针对研究课观摩情况及案例分享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与指导,并为美育工作的融合和创新提供了方向。
活动总结与展望
此次活动突出了跨学科的美育实践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充分彰显了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融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与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的探索,为艺术教育专委会承担的重点课题《中小学美育实施路径的研究》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及重要素材。